生活经历的极点,生命奥秘的起点

-- 修道第一重境界


细察年轻时代所证境界,大抵可从其现象描述为不同层次之体验。

在未修道前,那是一个生活和事件的世界,人在生活处境中,见物往事来,有物质,有大自然,有人事,人要在其中抉择,工作,愁烦,只为了生存而流转下去,也受成败得失之苦,这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得而喜,失而忧。

在这生活世界中,也有各种文化,各种价值,如成就物质世界的科学、科技、农业,成就肉体的体育、饮食,成就人与人关系的政治、经济、礼文等,这些方面有建树的人,是体验生活适应的境界。

但当人开始自省,又会发觉生活世界中,人会只见到目前,见到表面,见到自己的私欲,其成就只是短暂的,不能接触到永恒。

当人投身于现世,会不断追逐,及至成功时,却仍没有心灵上的满足,因在现世的成就,总不能延续到死后,也不能征服时间的大流,始终会被时间所摧毁。

生活调适的境界,不能克服时间,因此精神上仍是空虚。

空虚感使人寻索灵魂的深度,而展开了修道的历程,那是一条找寻真理的路,而可经历不同境界。



对永恒与短暂的察觉


从生活调适境界,走人新的境界,主要在对永恒与短暂的觉察。

人心灵如果黏附于纯目前的世界,就只几见到如何改善生活环境的需要,如多赚点钱,装饰一下房子,要求政治社会多一点改变,这些事都可让我们奋斗终生,而停在这一层次的思考和体验上。

但人性奇妙,就在人总会不满意停在纯肉体和社会的满足上时,就会渴望有精神上的丰盛,所以当人得到现世的成就时,又会想到永恒,如秦皇、汉武,事业如同中天之际,就要找寻不死药,因为无沦多大成就,在肉体、物质和社会层次的业绩,始终是短暂和无常的。

成就会随时间解散,生命会在时间中逝灭,前者使人感到「无常」,后者使人感到,无我」,终归来说,就是终极的虚幻感,而明生灭幻变之空。

空不是什么都「无」,却是见「有」的事物无不变实质,皆无永恒性,一切事业成就,原如梦幻泡影,而这才是事物的本性,即以无本性为本性。

到这阶段,人就会有觉悟的体验,知生活所黏附执着的,原是虚幻,故人生要寻索新的境界,而求仙佛道之心即大概由此起。



修道第一重境界


人体会生活所遇的事物,所得成就,皆不终极,于是人才开始寻索现实以外的道理,祈求得到较永恒的真实价值,人于此才有对宗教和哲学的兴趣,

哲学只是理性反省,宗教却须亲身践履。

宗教践履有两方式,一是从内省去体悟心性中之灵明,此须静坐、劳功、省察、格物,于自然中求契悟。另一是响往超越恩情,而打开内心密封之窗户,凭信心超越而体悟上帝之慈爱,此须以坦诚之心去悔悟、祝祷,及种种灵思默想等,前者揭开内心灭路,后者顺迎上帝,与天感通。

我年轻时走第一条路,因感到人生很多痛苦,世间很多争斗,所以十六岁即开始修道,寻求解脱,盼能体会最后真理。

最初是学因是子静坐法,用道家方式凝神守一,数息集中,以息呼吸,将浮露之气沉稳下来,炼气入神,化神还虚。

由于青年时代心清气爽,静坐一两个星期,已能入定静,丹田积聚热气,可随吸上升,随呼下聚,慢慢发现身体中有些经路,可用意识指引,顺经路在全身游走。这种轻安,是修道第一重境。



人体和人的心灵间的关系


修道静坐,何以曾会有气感,科学家如马建南博士,曾解释为人与地球磁场产生共振;叶礼霖博士解释人体为一小型发电机,藉呼吸引动横隔膜上来,形成发电,而有电流贯全身,并与自然界磁电场呼应。

这些解释都十分合理,问题在修道较深的阶段,会有「开天眼」现象,即见灵界事物,如纯用物质之能量或电磁来解释,就只能说这些天眼现象是心理作用,妄想狂的精神病。

无疑,大部份自称有天眼通的人,确是主观心理的妄想,但也有些宣称是特异功能者,果然能客观地产生一种自然无法解释的现象,且被观察过、被印证过,除非能证明这一切是魔术,否则亦很难一笔否定。

那么这些修道奇特的体验,如何可提供一合理的解释呢?所谓核磁场共振之类理论,只是从物质层次建立的解释,单是这层次,已显明人体是一极复杂精密的设计,且与宇宙韵律息息相关。

这精巧的人体与宇宙韵律,似指向宇宙是来自一极伟大的智慧,极奇妙的创造,人体或可与这宇宙的力量相通,但人心灵的定位又如何?是否能和那原初创造万物的主宰相通呢?人体和人的心灵关系又如何呢?



气是什么呢?


在第一重境界,主要有各种静坐修养的方法,如道家的性命双修,佛家首楞严经的性功,密宗大手印,通过层层深人,先是培养出气感,然后在全身自脉运行,而达身体调畅,精神爽朗的果效,其后达到心意语皆寂的定境。

不过这些「气」是什么呢?

根据中国对气功师进行的一连串试验,气功的外气,可以产生红外线信号、静电增量、磁信号、脉冲信号等等现象,那么「气」是有物质性的,可产生物质的效应,但气又似乎不只是一般物质,它更接近能量,似是一种可作用于物质上,而产生物质效应的能量。

中国自古哲学对气的观念也多有描写,孟子曾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意志可统御气,气则充于体,似乎气是心灵与肉体之间的东西,既充于体,也为志所帅领,而修养功夫,就是「治气」。庄子说:「欲静则平气。」孟子说:「不得于心,勿求于气。」这都是将气转化为平顺,以成为人生的修养。

但中国有时指出气有灵性的一面,吕氏春秋提到「精气」一辞,认为是「集于圣人」,管子也说:「凡物之精……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此中「精气」一辞,相当于今日所谓的灵魂,是人之至精部份。那么气感之气,是否就来自人的灵魂呢?



气的秘密与「有灵的活人」


气感是一确实的现象,但气的可观察性却极有限,气似乎仍是一种神秘而未被知识所掌握的事物,初看是介乎心灵与肉体之间的现象,但深一步看,其本质化仍是和心灵连起来的,因为意念可引导气在体内运转,所谓导引、行气,而和「精」、「神」两概念一起用,内经素问有云:「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治病在「移精变气」。又在人死时,礼记说「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又有云,人死后:「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则气和灵魂似是同一的东西。

有关气的秘密,旧约圣经有很特别的记载,那是人得到上帝的气,而成为「有灵的活人」,此中「灵」的一字,在原文是(Ruach),与气字和风字是同一字,包括气息、心意、灵性的意思,而上帝给人的气,原文是Neshamah,是指生命、智慧和启示,人因此成为有灵的活人,这灵字原文是Neshesh,指人的灵魂、生命、性格、心灵等,而这一字的字根就是气息Naphash。而这气息是灵性作用于身体上而产生。

这大概可解释气感现象,是人灵性作用于身体上的一种作用,故其根源与人灵性有关,气功只是人灵性作用的初步,深入去静坐,其静定境可引出开天眼的现象,而使人有种种与灵界接触的神奇经验,故也有种种遇天魔邪灵,及走火入魔的危险。



灵性


由于气来自灵性,是生命气息,故练功会由气感而到所谓开天眼,甚至开慧眼、法眼、佛眼等经历,那是灵性被练得敏锐,而开始回复其与灵界相关的触觉,逐产生修养的重重境界,及与邪妖相交的可能性。

人是有灵性的存在,所谓「灵性」,是指人具有非物质的构成部份,这是一种信息收集及发放的能力,也是一种思想与心灵的运作,像是一无形的软体,可发出指示,形成人的一般思维与动作。

诺贝尔奖得主大脑专家阿哥斯(Eccles)指出,人大脑中有一部份属思维的,名SMA,由数百万细胞构成一些密码,却由一无形的力量去指示运作,如比喻脑细胞是钢琴的琴键,那么那力量就像无形的手在弹琴,他认为这就是人的灵魂。

阿哥斯和著名哲学家卡尔浦伯(Popper)合写「自我与大脑」一书,描述人心灵有三个世界,其后他写「人之奇异」及「人的灵魂」,均强调人有灵魂,是第二和第三个思想世界的来源。

灵性是人的非物质构成部份,当人的物质部份消失,即死了以后,仍会以纯信息的形态存在,此即传统所谓的灵魂不朽。

灵性也能接收宇宙的其他信息,如果宇宙是有灵界存在的话,灵性的敏锐化会与灵界有接触。


上章 目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