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胜前进 1945年8月的一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整个福州市沸腾起来,爆竹声、欢呼声响彻云宵。大街小巷的人流汇成游行队伍,盛况空前。八年离乱,一旦升平,再也不要逃难了、再也不必担心敌机轰炸了,人心振奋,难以形容。 当时我住在接待我的天安堂传道杨秀珍姊妹家中,分享了胜利的欢乐,并且主体贴他孩子的软弱,让我内心平静安稳,在静修中重新得力,以便乘胜前进。 是年秋天,“马其顿的呼声”(参徒9:9-10)越来越高,外地邀请前去领会的信函象雪片似飞来,尤其是福清县的几个礼拜堂都来信邀请。地处沿海的福清县常受日军骚扰,信徒疲于逃难,灵性干渴,亟待复兴。于是我首先前往福清,心想在该县可以做一番工作。 然而,“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耶10:23)。在该县的龙田教会领会之后,来到东营教会,聚会的第四天我就病倒了,靠主恩典继续主领到第七天结束,却无法如约前往其他教会了。折回龙田时,受到林芝兰校长的接待。她以主内肢体的爱心,把我安置在她自己的卧室,为我这个当时的不治之症----斑疹伤寒的患者铺上全套崭新的被褥。我的病情日益恶化,持续两星期发高烧、卧床不起。这期间的起居饮食,全靠林校长照顾。众教会听到我病重,都同声恳切代求主的怜悯。正在龙田中学传福音的王约翰(王连俊)先生也赶来看我,为我祷告。 一天,我自命必死,便做了最后的祷告,求主接纳我的灵魂,当即进入昏迷状态。许多肢体围在我的床边,为我祷告。当晚体温上升到华氏104度,次日清晨虽降到94度,仍未苏醒过来。正当林校长心情焦急之际,一位小脚老姊妹从30里外前来报喜说,昨天夜里,她正为郑惠端姊妹代祷时,主对她说:“这病不至于死”(参约11:4)。从那时起,我的体温便逐渐下降,病情随之好转,直至痊愈。但头发全部脱落,浑身无力,举动困难;于是象幼儿似地先学坐,再学扶床而立,然后学走;头发也逐渐地生长起来。“主啊,祢救我的命,免了死亡”(诗116:8),“死亡不能颂扬祢......只有活人,活人必称谢祢”(赛38:18-19)。我要称颂、感谢主,直到永远。 大病初愈,身体软弱不堪,涵江的姊妹们接我到她们那边休养〔感谢主的恩典,在她们的照料下,我很快恢复了健康,继续随主乘胜前进。 应涵江卫理公会邀请,主领了八天培灵会。邻近乡镇以至县城都有不少肢体前来参加。据当地教会人士说,这是历来人数最多的聚会。主的道活泼有力,使许多肢体得到造就。 此外,应莆田县圣公会邀请,前去主领一周培灵会。我讲道,由一位聚会处姊妹翻译成当地方言。圣灵感召,使与会者坐满台下台上。据说,聚会处的同工和信徒前来赴会的人数,比圣公会本堂的会友还多。一天下午,我正在讲道,有人递上一张纸条,明文要求翻译的姊妹必须当众宣读纸上所写的问题。翻译只好开读:“女人可以不可以讲道?请郑惠端当场回答。” 顿时,全场肃静,千百只眼睛都朝着我们。我默默仰望主,主对我说:“今天不做专题研究”;又感动我以两处经文向会众宣读。一处是<诗篇>68:11-12,大卫被圣灵感动时说:“主发命令,传好信息的妇女成了大群。统兵的君王逃跑了,逃跑了;在家等候的妇女,分受所夺的。”另一处是<马太福音>28:10,复活的主向妇女显现,对她们说:“不要害怕,你们去告诉我的弟兄,叫他们往加利利去,在那里必见我。”主的话一传出,“统兵的君王逃跑了,逃跑了。”感谢满有慈爱的主,他怜悯了“死在字句上”的人,许多肢体因心灵获释而喜形于色。 会后,聚会处的姊妹请我和圣公会的姊妹一起会餐。这是史无前例的。“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诗133:1) 继而,主引导我到莆田哲理中学主领一周布道会。这所教会学校的校长及其夫人都是留美学生,校长夫人毕业于慕迪圣经学校,尤其关心学生的灵魂。他们每年都请传道人来校传福音。这次布道会不仅有本校师生参加,还有政府官员、报馆人员等等社会人士与会,以至千人大礼堂坐无虚席。 感谢垂听祷告的主,使这次布道会撒的有种、吃的有粮!许多罪人悔改,信徒复兴;不少青年奉献读神学;不少人报名读上海中华神学院的圣经函授课。 当地各教会、各宗派的壁垒森严,相互攻击,互不往来。这次会议中,由于主的怜悯,感动了聚会处的林老弟兄,他邀请了全县各教会、各宗派的领袖、学校的校长、医院的院长,在他家中聚会,借着交通、祷告,拆毁了人为的隔墙,大家谦卑地接受主所赐活水的洗净,被主的爱火熔成一炉。 在莆田接连两次聚会后,感到身心疲乏,便回到涵江休息。蒙主怜悯,很快恢复过来。应仙游县卫理公会的邀请,我和曾秀玉姊妹一起到当地领会一周,莆田县的部份信徒也闻讯而来。看到众多饥渴慕义的心灵,我只有求主怜悯、亲自喂养。这次聚会的最后一个晚上,主特别动工。讲道结束后,许多信徒来到台前、台上,流泪祷告。在场的一位聚会处负责人陈恪三弟兄[注二],见到主如此施恩,便将荣耀归给神。
注二: 陈恪三(1903-1986)被聚会处的倪柝声弟兄认为是江南读圣经最突出的一位。陈弟兄着有<陈恪三----晚年部分信息>(香港基道书楼出版)。
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