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课 提多书与腓利门书



题示:在研究这两卷短短的书信之前,请先将每卷读几遍。



  由保罗所写的书信看来,似乎暗示出,在他后来所有的朋友和同工之中,提多就是最能干又最可靠的一位了。他本来是保罗所带领归主的一个外邦人,因为他未受割礼,所以他可以作为福音的自由与普及广阔的标本。保罗一生为此努力争辩,终有提多使他的努力得到成功。

提多是在保罗传道的早期归主的,因为他陪同保罗和巴拿巴上耶路撒冷去,为外邦人免受割礼的自由竭力争辩(加二1~4)。当保罗的威望在哥林多教会的分争和混乱之中,遭受到破坏的危险时,他表现得十分出色。后来保罗把一件十分困难的任务交给他,须要他运用机智与耐力来应付。这任务甚至连亚波罗都里足不前(林前十六12),但他却非常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表现他是一位能干而又可靠的同工。同时由于他那次的成功表现,使保罗在十年之后,即保罗写这封信给他之时,选中他去担任革哩底那里一个更重要又更困难的职务。

    ——麦克里门(J.A.McClymont,D.D.)



写给提多的信

  保罗急切的写这封信给提多,正如他急切地写那两封信给提摩太一样。他想到主的再来(二11~15)。又想到自己的传道工作就快完结(一3),于是感到责任非常之重,再加上当时福音的推进,因一些「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的奉割礼者而受到危害,心情更加急切(一10)。

  提多是希腊人,是保罗带领归主的。他一向表现得非常忠心和热诚,是保罗最爱的同工之一(加二3;多一4;林后二13,七6,八1~6、16、17)。当保罗写这封信给他的时候,他正在革哩底岛工作。圣经虽然没有记载保罗曾到过那里,但很明显的,他确曾到过,并且带着提多同去。后来又留下提多做一些坚固的工作,并且替那里的信徒组织教会。

提多书

地方教会—领袖与会众

一个提醒—「要留心行善」(三8、14)

开卷的祝福(14)

  教会中的长老()

职务—作长老(5)

人品—无可指摘(69)

需要—堵住犹太人的口(1016)

  教会中的阶层()

老年人与妇女(48)

少年人与少年妇女(48)

仆人与服侍主人(914)

  教会全体会众()

各种好行为(12)            最高的默示(38)

辟免无益的事(911)

附言(1215)


  提多书的写成大约与提摩太前书同时。内容方面与提摩太前后书非常相似,只是重点不同吧了。提摩太前后书是着重教义,提多书是着重行为。提摩太前书是一个嘱咐,提摩太后书是一个挑战。这卷提多书却是一个提醒——保罗用十分重和十分急切的语气提醒他,纯正的信仰必要有良好的行为,教义一定要有行动来配合。这三卷「教枚」书信可以说是三合一的,因为都是劝人「保守」所「交付」的宝贵福音。提摩太前书劝我们保护它;提摩太后书劝我们传扬它;提多书劝我们实行它。

  请再读一遍提多书,记下它的重点,尤其留意里面所指出的好行为是得救的明证。这一点,无可置疑的是全书的主题。或者我们可以说钥节是三章八节:「留心行善」(中文圣经小字);又或者钥节是二章十四节,或其他类似的经节。全书的结尾,在末后问安之前的一句也是:「要学习行善。」(三14)

  我们曾见过不少人为这卷小书信作出相当繁复的分析,大致上都是说,第一章是教会的管理,最后一章是教会与国家。但事实上,第一章只不过是论及设立一些长老,以便带领革哩底那里几个细小的基督徒团体;最后一章也没有什么论及教会与国家的事,只有第一节是例外了。严格来说这一节亦只不过是劝一些信徒,以个人的立场来顺服民间的官长吧了。这样浅白的一卷书信分析成那样复杂含糊的意义,真是怪可怜。(请参看上页图表)

第一章: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

  有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虽然新约圣经有教导人如何组织地方教会(林前;提前;提后;提多),但绝没有教人组织什么区会总会,像今天有不少教会发展的;尤其是总会的广泛和巨大的权力,更找不到圣经的根据。依照新约圣经的指示,每一间地方教会应该是独立的。若果有人说最初使徒们不是合成一个总会,向各教会发出权威的命令吗?我们的答覆是,今天在实质上也是一样;因为新约圣经仍是使徒们对我们今天权威的指示,并且这些指示从没有牵涉地方教会个别的内政。那是让地方教会自己直接负责的。圣经的指示都是为普遍教会原则性的问题,不是个别性的。所以罗马天主教那种复杂的、金字塔式的组织体系,是完全不合新约圣经的真理;同样,所有在行政上控制一些教会的基督教会总会,或行政总部,也都是不对的。倘若只是一种自愿参加的教会联会,以不干涉会员教会的独立行政为原则,那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千万不可设什么行政管理部门,因为这一类的措施,虽然似乎可以达成外表的统一,但差不多一定会破坏内里更重要的合一。这合一的心是从直接遵守使徒的教训而产生的。

  从这卷提多书里面,我们又认识到,教会的组织虽然简单,但那已是足够的。提多要在革哩底的几个地方教会里面办整齐一些他们没有办妥的事(一5)。地方教会虽然是独立的,但并不表示混乱无秩序,他们需要牧养守望的工作,就像提摩太和提多所作的。此外,他们还需要一些长老和执事,好分别在属灵的事上和事务方面的事上协助守望。这些工作只要作领袖的和作会友的一起合作,就能产生良好的果效了。今天的基督教教会,倘若不是从本来简单的组织转变为现今复杂的组织的话,相信必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另外一点我们必须注意的,就是邀请会友负责教会工作之时,首先考虑的是他的灵性,其次才是他的才干恩赐。若是作长老,就一定要在下列三方面无可指摘:第一、在家中(一6);第二、自己个人(7、8);第三、在真理上(第9节)。「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今天许多教会都须要知道,缺少头两个资格绝不可能以第三个资格来填补。反之,教会亦应该注意不可忽略第三种资格。

第二章:「尊荣神的道」

  第一章论及长老,第二章把论点扩大,论及教会中各阶层。保罗给他们定了一个行事为人的最高原则,就是在凡事上「尊荣神的道」(第10节)。勉励他们向着这原则行的有三:就是「神的恩典」(第11节)、「救主的显现」(第13节)、「舍命救赎」(第14节)。

在这第二章里面灿烂夺目如一粒晨星的,就是那「荣耀显现」的「有福盼望」。有关这一点的经文不多,但它在新约圣经里面,却成为最受人注意的救恩真理的袖珍缩影,请再看十一至十四节,并注意其中论及救恩的三个时式:

  过去式:「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第11节)

  现在式:「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第12节)

  未来式:「等候所盼望的福……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第13节)

  第十一节的「显明」和第十三节的「显现」在希腊文都是一个字epiphany,意思是照耀。前者是恩典的照耀,后者是荣耀的照耀。在两者之中,是我们要「在今世自守……等候所盼望的福」——所以在等候所盼望的第二次的「显现」之时,我们必须儆醒自守!有了这样的劝勉,我们真的感到鼓励和安慰!

第三章:「留心行善」

  第一章我们要「按立」,第二章我们要「尊荣」,现在来到第三章,我们要「行善」。「要留心行善」(第8节),「要学习行善」(第14节)叫可等明显的,这几卷书信都一致的强调,基督教的教义,必须与最高的品行并行,在新约圣经里,高尚的教义绝不能容忍低级的行为。请注意这章经文所指出的鼓励因素——第一、圣经提醒我们从前的生活何等罪恶(第3节);第二、现今我们得的救恩是何等奇妙;第三、我们更可以「凭永生的盼望为后嗣」(第7节)。

  当我们思想这一卷写给提多的信的时候,我们感到它虽然短,但却分量重;并且里面的话虽然简单,但今天我们许多基督徒的生活品行,都未能达到其中要求的水准。这真叫我们感到自疚。还有,这封信虽然有点不客气,但它的话语率直,直刺我们内心行事的动机,而且又是正直地论及基督徒的品德之事,使我们今天二十世纪重视客套话的人感到惭愧。

啊!我们真须要更多的时间篇幅来思想这卷宝贵而使人成圣的小书。它叫我们流下喜乐的眼泪,也流下惭愧的眼泪。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的救主在加略山上「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这样,我们怎可能还要犯罪使他伤心呢!再读一遍提多书,看看自己是否活像基督!感谢神,最后一个命令是「要留心行善」(第14节),但最后的祝福就教我们怎样实行:「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腓利门书

  世上最好的画廊都有一角地方用来放置一些精选小画。圣经也是一样,除了那些大作品之外,也有一卷极端可爱的腓利门书。它可算得是用「最精巧的机智、最温文的礼貌、最戏剧化的聪敏」写成的杰作。而且它还有一种非常特出的属灵价值,若有人以为它只是圣经的一个装饰品而忽略它,他真可以说是有眼无珠的人了。正如芬尼(G G Findlay)所说:「这小书的每一行每一句,都表现出保罗的个性,再没有一本书是这样的。」

  第四世纪的时候,岂不是曾有人怀疑它,以为它可能不是使徒亲笔写成的,甚至视它为差不多没有价值的书吗?我们不须要花大多时间去考虑这一点,让己故的学者阿尔福院长(Dean Alford)来向我们发表几句话就够了:「这封信本来是写给腓利门一家的,他们看了之后,无可怀疑的,一定当它为一封宝贵的作品,并且带有使徒的爱和祝福在内。于是就将它向他们家中的教会宣读,大家都受了感动,并且抄写了许多副本传开了,由歌罗西一直传到地极各教会手中。最早第二世纪的作品也曾引用过它的话,而且,除了那些对什么事都存疑心的人之外,从来就没有人怀疑过它不是出自保罗的手笔。」

  这本小书能保存下来给我们,真的要十分感谢神。

几个要点

  这本腓利门书虽然短,但它却有不少独特的地方。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保罗除了写那些书信之外,一定也曾写过无数封短信,其中,只有这一封私人的信保存下来给我们。它里面没有豪言壮语的词句,但却是一封无与伦比的信,是充满感情、机智、爱心的作品,而且是主人对奴隶所显的感情和爱心。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窗,从这窗可以看到使徒保罗更深的私生活。使我们得到一个最好的实例,解明如何在社会人与人彼此的关系上应用我们的信仰原则。加拉太书和歌罗西书所说的「教会中不可能容纳属世的阶级观念」,即是说「在基督耶稣里不分为奴的自主的」;这种教训如今在腓利门书里面表现出来了。如果我们明白当时罗马政府的法律,知道奴隶在社会的地位是何等可怜无助的时候,我们立刻会更深的体会到,保罗劝腓利门再度收纳这个曾经偷东西又逃跑了的奴隶,常他为「亲爱的弟兄」看待(第16节),这是何等崇高的量度和爱。

有关的人物

  腓利门书是为阿尼西母而写的,腓利门究竟是谁呢?阿尼西母又究竟是谁呢?

  保罗称前者为「所亲爱的同工腓利门」,这表示保罗不但曾经接触过他,而且彼此还相当友好;因为,从十九至二十一节看来,他是保罗带领信主的。将这封信比较一下歌罗西书四章九节,就显出当时腓利门是住在歌罗西的,阿尼西母就是被保确打发回到这个城里。腓利门是一个大户主,拥有不少奴隶,可能是当时社会的上流人物;而且他又是基督教的一个领袖,保罗指出他家中有一个教会(第2节)。「亲爱的亚腓亚」和「同当兵的亚基布」可能就是他的妻子和儿子。我们记得保罗没有到过歌罗西,所以一定是腓利门风闻保罗的讲道,不惜长途跋涉,东行一百二十多里路去到以弗所(保罗在以弗所有三年之久),听保罗的讲道,因此信主而又结为知交。至于腓利门的儿子亚基布,似乎后来就成为歌罗西或老底迦教会的牧师(西四17)。

  阿尼西母呢?他本来是腓利门的奴隶,是这书信清楚告诉我们的。保罗在罗马写完歌罗西书之后,就托推基古带去,并且也打发阿尼西母和他同去(西四7~9)。当然,这封腓利门书信也是这个时候带上去的。

事情的因由

  阿尼西母可能是腓利门家中逃出来的奴隶;而且第十八节还暗示出,他曾偷了主人的一些钱,以便在路上使用。他离开了亚西亚,往西一直逃到遥远的罗马,那里可能是当时所有被追捕之人的天堂,既繁荣又可作藏身之所,绝没有想到自己会返回歌罗西的。可是,就在罗马那里,神使他遇见保罗,在保罗的影响之下,他信了主,完全改变了。后来保罗得悉他的身世,就打发他回到主人那里去赎罪。

  过程是这样,当保罗在罗马坐监的时候,以巴弗从歌罗西上来探望他。事情似乎太过凑巧,其实有神自己的安排的,在那里,以巴弗看见阿尼西母,并且认出他来,于是保罗才得知一切。本来阿尼西母的灵性长进得很快,成为保罗所亲爱的(11、12节),并且十分殷勤的服事保罗(第13节)。可是当保罗知道一切之后,他认为阿尼西母是属腓利门的,所以托推基古在带歌罗西书上去的时候,顺便带阿尼西母并这封私人信同去。

这封信

  问题是怎样说服忿怒的腓利门收回他的奴隶阿尼西母呢?照罗马的法律来说,他是要受严刑处罚的,甚至可能被处死。黎福主教(Bishop Lightfoot)这样解释说:「当时一个奴隶的生死全在主人的手中。只要他犯了一个最小的过失,他就可能被鞭打,或切断手脚,或钉十字架,或被野兽吃掉。」但腓利门本身是一个基督徒,是在主里的弟兄,为此,保罗就有了劝服他的根据,而这封信就是这样写成的。

  所以这封信可以配称为全无瑕疵的精心杰作!请看史密夫的圣经字典如何称赞这封信——「腓利门书……一向被认为是最高模范的写作,须知道,当时作者面对着不少的困难,是我们难以克服的。他是双方面的好友,他一方面要说服一个一般人以为有非常好的理由去刑罚对方的腓利门,另一方面他又要替这个犯法的阿尼西母讲情,却不能否认他实在有了过失。他要提高基督教的平等思想,改革当时牢不可破的不平等的奴隶制度。他本可以按自己个人的权利来处理这件事,但他又以为必须放弃这些权利,去换取腓利门的仁慈。终于他成功了,全是因为爱。因为在公平的批判之下,他一切的要求都是没有效力的。他要求不究既往,恢复彼此的友好关系,又为将来的感情而快乐。这样的劝导使对方量度可以扩大,容易产生一个仁慈的心肠,因而从心里承认那做错事的人是值得原谅的。像这样对立的场面,真是不容易调解的;但保罗,大家都承认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可嘉的,他调解的机智是过人的,所以只有他能带出这万世流芳的果效。」

  当保罗写这封腓利门书信的时候,他怎也不可能梦想到,这封短短的信竟然会流存这许多个世纪,被人研究,被人讲解,造福千百万人!这证明他所写的是有生命的,有谁会对「死的信」产生兴趣呢?再者,这封信又是这么简单,若把它解为紧复的分析,反而使它的生气窒息。其实它的内容不外是这些:1至七节论及腓利门;八至十七节论及阿尼西母;十八至二十五节论及保罗,第一段是保罗称赞腓利门的话,这是他为阿尼西母求情的手法。第二段是保罗用爱心和灵巧的话,为这个曾一度偷东西又逃走的阿尼西母求情。第三段是保罗以严肃的态度来求,无论阿尼西母偷了什么,他都愿意替他偿还。所以:

问安(1~3节)。

保罗称赞腓利门(4~7节)。

保罗为阿尼西母代求(8~17节)。

保罗答应偿还以确保他的请求(18~22节)。

问安与祝福(23~25节)。

  正如人们经常所提出的,保罗配合阿尼西母这个名字的意思(有益处)来写这封信。第十一节:「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

  第十九节有一句动人的话;保罗在指出「我欠你」之时,他立刻又加上「你欠我」这一句。在严肃之中出现这一句幽默的话,这真是有点顽皮——「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我并不用对你说,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

  这封信其实向我们传出有力的真理:第一、社会的败类可以这么快有了生命的改变。这腓利门与阿尼西母之间的问题,恰好对照了我们现今时代的劳资双方的复杂问题!但这里给我们一个解决任何社会劳资纠纷的秘诀,就是人们必须接纳基督,并实践他的教义。

再者,一个真心悔改信主的人,经常是一个照原则行事的人。阿尼西母这件事若果由别人来处理,可能他第一件事要考虑的,就是他是否适合在这个时间回去呢?其实阿尼西母的悔改,不单是为着自己曾偷东西和逃走;这些过失,腓利门都可以原谅,因为都是未悔改的日子作的。但保罗的理由就仅仅是这些吗?他是说「或者我们现在最好不谈这件事」吗?阿尼西母自己同意这样做吗?不!阿尼西母和保罗一样知道怎样做才对,才合基督徒的体统。他们决定为主的缘故,无论付多大的代价,也要回去。

  还有,请看这封信怎样论及一个偷东西又逃走的奴隶的价值!神在阿尼西母身上所作的,正像他在以斯帖记里面作的一样。神看见一切,神又用爱来引导。看基督教怎样称呼一个奴隶,是称他为「弟兄」,在基督里同享属灵福分的人!我们不应感到奇怪,这正是证明圣经主要废弃奴隶制度,提高妇女地位,高举人类平等的思想。

  最后一点,我们不能不指出,这本腓利门书与福音救人的方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根据罗马的法律,奴隶是没有进收容所的权利的。倘若他逃走了,后来又被捉回来,他的主人有权毁他的容,断他的四肢,甚至杀死他。但奴隶还可以有一个小小的权利,就是求助于主人的朋友。他可以逃到他那里去,不是为躲藏,乃是为公然的庇护。原先的主人仍然是有全权刑罚他的,不过他所投靠的新主人有权替他求情。原主为朋友情分缘故,会接受他的请求。尤其是代求者是原主的同工,就更容易接受。还有,有代求者庇护的奴隶,一定不会再受刑罚,而且,倘若主人喜欢的话,他可以得自由,甚至接纳他做自己家中的人,像一些忠心的奴隶有时被接纳一样。

  以上的一切法例,岂不是说明腓利门书与福音救人的方法相似吗?我们既是人类,就是属于神的产业;但我们犯罪,偷了神的东西走了,我们的罪是严重的,我们的刑罚是大的。律法要控告我们,良心把我们捉住。但是虽然律法定我们的罪,恩典给我们求助的权利。正如阿尼西母逃到保罗那里一样,我们可以逃到耶稣那里,他不但是罪人的朋友,也是我们主神的同等朋友,是神的同工。所以他可以作我们的代求者和重生者,正如保罗作阿尼西母的代罪者,又领他得到新生命一样(第10节)。再者,正如保罗对腓利门说:「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账上。」同样的,我们各人的罪都归在耶稣基督的身上,他一次过为我们还了罪债。现今正如阿尼西母与腓利门和好了,又甘心回到他那里去,作他的仆人;同样我们也藉着主耶稣与神和好了,并且我们甘心又欢喜快乐的归向他,不再是他的仇敌,也不是被迫作他的奴隶,而是他所收纳,永远属他的家人(第15节)。



试想想,你能不能回答这些教牧书信的问题

(1)你能不能引证一些经文,证明提摩太前书是一个「嘱咐」?这个嘱咐是什么呢?

(2)你能否默写提摩太前书的大纲?

(3)提摩太后书有那两个大分段?

(4)「信仰」、「教义」、「敬虔」,这三个名词怎样把基督教的整个教义统括起来?

(5)提摩太前书里面有五次「有人」这个字出现,是那五次?有什么不好的含意?

(6)提摩太后书一章十二节所说「他能保全我们所交付他的」这句话,你以为是什么意思?

(7)提多书特别强调要我们留心的是什么?

(8)保罗所写给提多的书信分成三章,请问这三章分别向那三种人讲话?

(9)论及「有福的盼望」那一段经文,怎样成为基督教真理的袖珍缩影?这段经文在那里?

(10)腓利门和阿尼西母这两个人是谁?

(11)保罗为什么要写这封短信给腓利门?是在什么地方写的?

(12)这封短信是怎样分段的?它又怎样与福音救人的方法相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